气体灭火系统是保护高价值设备与人员安全的关键消防设施,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、通信机房、档案馆等场所。为确保其在火灾紧急情况下能够可靠、有效地启动,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撤离,制定并严格遵守一套科学、规范的操作规程至关重要。本文将详细阐述气体灭火系统从日常管理到紧急操作的全流程。
日常管理与巡检是确保系统处于良好战备状态的基础。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系统压力表指示是否在绿色正常范围内,确认瓶组、阀门及喷嘴无泄漏、腐蚀或机械损伤。同时,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气体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盘,确保其处于“自动”状态,声光报警器工作正常,并清除防护区内阻碍灭火剂喷放的杂物。所有检查结果应详细记录在案。
当火灾报警系统发出预警信号时,操作规程进入预警处置阶段。现场人员应立即确认报警位置和火灾类型。若为误报,则在控制盘上进行复位操作。若确认发生真实火情,且为电气设备、易燃液体等适用气体灭火的火灾,应立即执行紧急疏散程序,确保所有人员迅速撤离防护区,并确认疏散通道畅通。疏散时应关闭门窗、通风系统等,以保持防护区的密闭性。
在确认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后,系统将根据预设逻辑进入灭火阶段。若系统设置为“自动”状态,在接收到两个独立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后,将进入延时喷放阶段(通常为30秒),此时声光报警器会持续警报,最终自动释放灭火剂。若情况紧急需立即喷放,或自动功能失效,授权人员可前往防护区外的紧急启动站,在确认无人后,按下“紧急启动”按钮手动启动灭火系统。
火灾扑灭后,必须执行严格的善后处理程序。首先应启动防护区的通风系统,彻底排除残留灭火剂与燃烧产物,待专业人员检测空气质量合格后,人员方可进入。随后,通知具备资质的服务商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,对已喷放的灭火剂瓶组进行重新充装,复位所有设备,并查明火灾原因,完善记录档案,使系统尽快恢复至正常待命状态。
综上所述,严格遵循气体灭火系统操作规程,是平衡快速有效灭火与保障人员安全的核心。定期的维护、清晰的预警流程、正确的启动方式以及妥善的善后处理,共同构成了该系统的安全运行生命线,对于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具有决定性意义。